假如我再生个孩子
- 2023-05-10 21:45:58
昨晚,和儿子视频聊天,说起这21年来的成长历程。
我说:妈妈觉得你心智越来越成熟。而且你年级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小学的时候,让你多做一页“口算速算天天练”你都不干。
儿子说:这就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区别。我上幼儿园、小学时每天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听从你们和老师的安排,机械地上学放学,回家写完作业看看动画片,几乎没有能自己做主的时间。最痛苦的是周五,你和我爸几乎每周五都出去打麻将或单位应酬。我爷爷奶奶管得严,只让我玩半小时电脑游戏,我实在无聊,只能陪奶奶看韩剧,还有那个猜歌的综艺节目开门大吉……
儿子不止一次说起我和他爸爸在他小时候每周末出去打麻将的往事,我每次都很内疚。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只能谴责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好在儿子上初中后,我渐渐收起了玩心。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而在儿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俩都陪麻将去了,儿子央求“妈妈,你今晚别去了,回家陪我玩”我根本听不进去。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多么恶劣的印象!
今天在陌上花开宝藏群,群主陌上讲到女儿青春期“一回家就关门,一言不合就摔门,跟她说话要小心翼翼”等的种种表现,她当时特别崩溃。后来通过阅读育儿、亲子关系的书籍,开启了自己的成长之路,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她说,孩子的叛逆,其实都是父母过往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后果。一个家庭里,最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原生家庭如果充满了爱与温暖,包容与信任,那么孩子也会很好地爱自己、爱身边人。
幸亏当时我和先生热衷麻将时,有爷爷奶奶陪在儿子身边,不至于儿子太过孤单。但父母的爱是不可替代的。儿子之所以不去完成我额外布置给他的作业,是因为他内心排斥,他觉得不公平:“你们大人就知道玩,玩够了命令我多写作业,偏不写。”
儿子小学段我不太上心,上了初中进入青春期,他迷上了打电脑游戏,我一下子束手无策,特别着急。怕他考不上高中,便每天盯着他写作业,我陪在一边看书。那时我还没涉猎心理学,一般都看《读者》,也写日记。我发现他写作业的间隙会偷偷回头看我一眼。
我和儿子约定只能周末玩游戏,不能影响学习。儿子怕他爸爸,我就故意把先生叫出去逛超市什么的,给儿子留出一小时左右的游戏时间,我和他爸爸演双簧,假装他爸爸不知道他在玩游戏,回家前还故意打电话问:“儿子,想吃烧烤不,一会儿我们回来给你带几串。”为的是留足他关电脑的时间。
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我告诉他上初中时和他爸爸演双簧,以免他玩游戏上瘾的事,他呵呵笑着说:这也是个办法。要不然我说不定考不上一本了。
说到游戏,儿子给我们讲了他大学同学玩游戏休学两年的经历。他说那小子对自己够狠,升高三时沉迷游戏,到了不休不眠的地步,父母实在没办法,就办了休学手续,对他说:“你玩吧,总有你后悔的一天。”结果同学玩了两年玩腻了,自动卸载了游戏,开始疯狂学习,考上了他们学校。现在,那个同学门门功课几乎都是满基。
再过一个月就要高考了,有家长问我当时怎么教育孩子的,可以做到高中段孩子几乎不碰游戏。
说来有点惭愧,可能与我自己作出改变有很大关系吧。儿子从1-9年级的被动学习到高中阶段的主动学习,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而我,也是心无旁骛陪孩子度过高中阶段的。
儿子小学段学习中等,初中学习中上等,高中段已经超出了他同层次的初中同学。他的高中同学这么说他:“班长,我们都是充好电再学习,你是边充电边学习呀。”
没错,儿子高中段很努力,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算多好,但他尽力了。高考完,给他买了电脑、手机,我担心他上大学没人管玩疯了,结果不是我想的那样,儿子比较自律,还常常拿到奖学金。
后来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知识,才发现我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父母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那天同学嫁姑娘,一位男同学带着她5岁的女儿(二宝)一起吃长面,男同学宠溺的眼神让我觉得中年得子的家长更有耐心和经验陪伴孩子成长。
我就想:假如我再生一个孩子,我一定全身心地陪伴他,特别是在他最关键的0-6岁。
我们要明白,孩子终其一生最需要的三件事:第一个叫作“被看见”;第二个叫作“我有价值”;第三个叫作“我很重要"。
我说:妈妈觉得你心智越来越成熟。而且你年级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小学的时候,让你多做一页“口算速算天天练”你都不干。
儿子说:这就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区别。我上幼儿园、小学时每天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听从你们和老师的安排,机械地上学放学,回家写完作业看看动画片,几乎没有能自己做主的时间。最痛苦的是周五,你和我爸几乎每周五都出去打麻将或单位应酬。我爷爷奶奶管得严,只让我玩半小时电脑游戏,我实在无聊,只能陪奶奶看韩剧,还有那个猜歌的综艺节目开门大吉……
儿子不止一次说起我和他爸爸在他小时候每周末出去打麻将的往事,我每次都很内疚。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只能谴责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好在儿子上初中后,我渐渐收起了玩心。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而在儿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俩都陪麻将去了,儿子央求“妈妈,你今晚别去了,回家陪我玩”我根本听不进去。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多么恶劣的印象!
今天在陌上花开宝藏群,群主陌上讲到女儿青春期“一回家就关门,一言不合就摔门,跟她说话要小心翼翼”等的种种表现,她当时特别崩溃。后来通过阅读育儿、亲子关系的书籍,开启了自己的成长之路,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她说,孩子的叛逆,其实都是父母过往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后果。一个家庭里,最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原生家庭如果充满了爱与温暖,包容与信任,那么孩子也会很好地爱自己、爱身边人。
幸亏当时我和先生热衷麻将时,有爷爷奶奶陪在儿子身边,不至于儿子太过孤单。但父母的爱是不可替代的。儿子之所以不去完成我额外布置给他的作业,是因为他内心排斥,他觉得不公平:“你们大人就知道玩,玩够了命令我多写作业,偏不写。”
儿子小学段我不太上心,上了初中进入青春期,他迷上了打电脑游戏,我一下子束手无策,特别着急。怕他考不上高中,便每天盯着他写作业,我陪在一边看书。那时我还没涉猎心理学,一般都看《读者》,也写日记。我发现他写作业的间隙会偷偷回头看我一眼。
我和儿子约定只能周末玩游戏,不能影响学习。儿子怕他爸爸,我就故意把先生叫出去逛超市什么的,给儿子留出一小时左右的游戏时间,我和他爸爸演双簧,假装他爸爸不知道他在玩游戏,回家前还故意打电话问:“儿子,想吃烧烤不,一会儿我们回来给你带几串。”为的是留足他关电脑的时间。
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我告诉他上初中时和他爸爸演双簧,以免他玩游戏上瘾的事,他呵呵笑着说:这也是个办法。要不然我说不定考不上一本了。
说到游戏,儿子给我们讲了他大学同学玩游戏休学两年的经历。他说那小子对自己够狠,升高三时沉迷游戏,到了不休不眠的地步,父母实在没办法,就办了休学手续,对他说:“你玩吧,总有你后悔的一天。”结果同学玩了两年玩腻了,自动卸载了游戏,开始疯狂学习,考上了他们学校。现在,那个同学门门功课几乎都是满基。
再过一个月就要高考了,有家长问我当时怎么教育孩子的,可以做到高中段孩子几乎不碰游戏。
说来有点惭愧,可能与我自己作出改变有很大关系吧。儿子从1-9年级的被动学习到高中阶段的主动学习,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而我,也是心无旁骛陪孩子度过高中阶段的。
儿子小学段学习中等,初中学习中上等,高中段已经超出了他同层次的初中同学。他的高中同学这么说他:“班长,我们都是充好电再学习,你是边充电边学习呀。”
没错,儿子高中段很努力,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算多好,但他尽力了。高考完,给他买了电脑、手机,我担心他上大学没人管玩疯了,结果不是我想的那样,儿子比较自律,还常常拿到奖学金。
后来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知识,才发现我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父母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那天同学嫁姑娘,一位男同学带着她5岁的女儿(二宝)一起吃长面,男同学宠溺的眼神让我觉得中年得子的家长更有耐心和经验陪伴孩子成长。
我就想:假如我再生一个孩子,我一定全身心地陪伴他,特别是在他最关键的0-6岁。
我们要明白,孩子终其一生最需要的三件事:第一个叫作“被看见”;第二个叫作“我有价值”;第三个叫作“我很重要"。
很赞哦! ()